发布时间:2019-08-22 10:18:48 关注:339
模式,我觉得就是这几年社交电商发展的比较大的伪命题。
什么是模式?简而言之,就是招商政策,政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有多少人和你一起走。直接决定了团队的数量,起盘的方式,营销的打法等一系列的事情。
传统零售为什么很少会听到有人谈模式?
传统零售也有模式,每个企业的经销商政策就是传统企业的模式,传统零售由于传播手段和渠道组成的相对固定,所以传统零售的模式相对变通性比较差,没有社交电商这么灵活。但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说过,正是因为传统零售使用大众传播工具和大众营销渠道,才确保了在这个土壤里边能够生长出来大众品牌。
模式的研究,本来是一件好事情。好的经销商政策能够更加有力的增加经销商的积极性。传统零售因为相对比较固化,所以能够改变的模式并不多,顶多是厂家在不同的阶段给的促销政策不一样罢了。
需要指出的是,由于传统零售发展的比较成熟,渠道的链条也比较短,终端流量相对比较集中,所以,传统零售的的模式都会集中到一个点上,就是如何做终端促销,如何让商品在终端能够动销,因为只有这样,厂家和代理商共同努力才会有意义。
模式的出发点应该是多卖货。
这个事情到了微商这儿好像就变味了。
几乎所有的微商模式的核心,都是多搞人。
搞人没错,但以搞人为目的,就会比较有问题。
我觉得这应该是代理商的干法,而不是品牌方的干法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我个人觉得,产生微商以搞人为基本出发点的比较重要的原因,就是微商本身的机构不稳定,决定了微商品牌方很难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终端动销上。因为微商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业态呈现。
流量的不稳定,应该是罪魁祸首。
几乎所有的微商,都在追着流量跑。从比较早的朋友圈流量,到优酷等视频平台的视频流量,到社区社群流量,到抖音快手的短视频流量,哪里有流量,哪里就会有微商的影子。
去干啥?去招商,用政策去招商,用政策搞人。
我并不能说着个行为不对,但我有几点要说明一下。
流量,并不是商业。流量只是商业的一个组成元素,一种互联网工具,都有它的自己的生命轨迹,有他的红利期,稳定期,并且比较终找到他们在我们生活中的稳定位置,红利期让你遇到更多的人,如果遇见更多人,加上你的模式可以形成商业的话,这当然会让一部分人赚到大钱,但绝大多数人这样干是干不成的,况且红利期普遍都不是太长。
一种互联网工具,都是有自己的基因的,比如说微信就是社交基因,那么在微信打通支付功能之后,就可以用社交的方式做生意。红利期可以这样做,哪个微商还能再从微信起盘?几乎不可能了。
回过头来大家发现微信的主要功能依然还是社交和支付。我们同时也会发现,微信的传播基因并不明显,朋友圈流量越来越差就是一个明显的结果。
我想要强调的是,未来应该会是一个全面整合互联网工具开展营销的时代了,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每一个互联网工具的核心基因,并且以这个为出发点开展工作,如果认识不清楚,那么结果一定不会好。
所以我希望微商不要在追着流量跑了,或者也可以追,你在追之前,一定要很清楚的知道这个流量的定位和意义。
上周的文章发了之后,很多人找我说,张老师你说的不对,社交电商,微商行业还是出来了很多品牌的,比如云集,环球捕手等等。那我在这里统一说明一下。
上周文章的出发点,是微商做不出来产品品牌,而云集和环球捕手并不是产品品牌,他们是商业品牌。
微商,社交电商能不能做商业品牌?可以,但难度极大。
难度主要是两个点。
社交流量并不是商业流量,所以相对于精准的商业流量,社交流量的转化率是天然的低,现在在做的什么社交啊,社群啊,社区啊,都是希望从技巧的层面解决社交流量转化率低的问题,虽然有点成效,但我觉得这个长期来看,没有啥意义。
一定会有人能做出来东西,但不具备普世意义。云集上市才估值不到200亿人民币,可能某些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个问题。
商业品牌要求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,这对我们的社交电商企业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,模式先进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,一定要把产供销这些事情落到实处才可以。社交电商的绝大多是商业品牌,都是死在供应链上,这也是我们一定要反思的问题。
毕竟,新零售是叫做“货、场、人”。
上一篇:微商精准推广引流最新方法技巧
下一篇:微商如何自我介绍更有说服力?
428位用户关注
396位用户关注
4361位用户关注
426位用户关注
1020位用户关注
448位用户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