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04-29 16:44:40 关注:374
谈起微商,多数人都会想到朋友圈。确实,朋友圈卖货是微商比较原始的形态。
自微信诞生以来,微商也随之悄然兴起,通过一个个微弱的“蚂蚁”个体组成了“象体”,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新势力,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现象。
“野蛮生长”肆意发展
初始萌芽的微商,源于2013年朋友圈代购,以及非标准产品的分享购买为主要形态;到2014年,微商作为“互联网+”的商业新形态正式出现,众多微商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,品牌广告铺天盖地而来,其中,爆款产品主要为面膜;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,被称为微商元年的2015年,微商行业进入到多品类阶段,呈现爆发式增长,众多品牌也依靠微商迅速崛起。
微商,也伴随着微信蓬勃发展的商业形态越来越火爆。
据相关资料显示,2018年全国微商从业人口已经达到3000万人,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。但是,在2015年—2018年期间,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,微商行业“野蛮生长”态势明显,一直被各种争议所笼罩,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、营销模式混乱等诸多弊病,或多或少存在违法违规行为,因此,微商也始终走不出“”阴影。事实上,早在2015年的时候,央视就已报道了多家打着微商的“幌子”而变相的品牌,至此,很多品牌从此消失,团队瓦解,而微商的信誉也一度降落到谷底。
进入2019年,“央视曝光微商品牌”、“某微商品牌涉嫌”一系列微商负面频繁爆出,围绕着微商的负面也越来越多。在这些负面报道中,涉传内容大多为某微商公司只见培训不见商品,更大的利润来源于发展下线,涉及多层分级代理制度,实则为变相等等。
负面争议不断 原因何在
从某种意义上讲,微商的发展也符合时代的发展。那么近期,为何众多微商品牌频频被曝负面?这“野蛮生长”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“运作手段”。
比较初,微商是以熟人信任关系产生消费,是从个人开始做起,再形成团队,团队再到工作室,比较终逐步壮大演变为公司化,而这整个发展过程都是由其社交属性所决定的。
当然,随着微商的逐步壮大,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微商,开始动起“歪脑筋”。从而滋生假冒伪劣产品横行,各种和陷阱等“*体”,让微商行业背负骂名。
近年来,被查处的涉传微商案例中,无疑是部分微商品牌利用分销模式进行多层级销售或者以课、加盟费等为由头的非典型方式,还涉及虚假宣传,假冒伪劣产品,产品质量等问题,从而使得微商品牌陷入的违法状况。例,喊话“坐在家中就能创业,月收入10万”,这一类的微商大多数是以的模式出现,或以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,违背了其商业目的,部分微商品牌的违法行为也使整个微商行业被诟病为,微信作为微商的销售载体,信誉口碑也在逐渐下降。
其实,我们会发现,不少的微商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,通过虚假宣传、恶意刷屏朋友圈、暴力粗俗和浮夸营销手段来进行宣传,而这类现象也已经成为当前微商的真实写照。再者,大多数微商交易基于熟人信任,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流程,微商买卖实行先付款后发货,在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时候,通常无法找到销售者,致使消费者“三包”等售后服务也无法得到保证,以至于出现纠纷,品牌端比较终面临的结果是消费者投诉和诈骗问题,导致消费者在这场交易中处于弱势一方,而微商品牌却加以忽视这些细节,更多的将精力都放在利益、利润之上,对于风控管理意识不强,这一现象也揭露了微商发展以来的又一大问题即售后“零服务”问题。比较终将整个事态放大化。
另外,微商是通过社交圈子营销,由于入行门槛低,投入少,利润高等特征,是众多创业者的。可是,面对微商行业竞争,从比较初正常的拿货——卖货演变为由拿货——囤货—卖不出货的过程,上级诱导下级囤货,而下级缺乏足够的出货能力,以至于货品大部分砸在了代理手中。久而久之,越来越多的人重复这个步骤,一味的追求产品逐级积压,比较终,产品未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中,形成一种囤货盈利的模式,从而在代理商的心中树立了“通过层级关系到达金字塔顶端才能赚钱”的观念。如今,大多数微商都成为了囤货微商而不是出货微商,这种模式显然就是以招代理为目的,零售不是他们比较终的目的。因此,微商行业中出现了一种“囤货”现象,这也成为了微商的一大痛点,而这类模式已经涉嫌,也成为微商被诟病、种种负面被曝的因素之一。
除此之外,明星创业做微商,在微商行业中已不足为奇,更甚者将其微商品牌做得风生水起,日渐庞大。台湾知名女演员张庭及其丈夫林瑞阳所经营的微商品牌规模庞大,有媒体表示,该品牌2018年的纳税额达到21亿,由此也引发了人们的密切关注。据了解,徐峥夫妇、曹格夫妇等诸多明星也加盟其中,成为该品牌合伙人,为其品牌站台。虽然TST微商品牌有着明星光环,却也难逃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争议,在比较近一段时间频繁被曝出产“三无产品”、“产品烂脸”风波,负面新闻不断,由此也引发舆论热议。
面临“洗牌” 如何华丽转身
我们可以了解到,在前期,政*对于微商的重视程度不高,微商一度处在监管盲区。因此,电商法一直落后于市场,法规对于微商没有足够的约束力,这也成为微商行业频繁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。由此,对微商的监管力度上有所缺失。
就微商行业的局势来看,偏离轨道的微商亟需规范和引导。当然,在其野蛮生长之后,立法是必然的结果,整个微商行业将会迎来监管,合法化,正规化是微商早晚要面对的。
随着2019年1月1日,电子商务法的正式落地,通过一些系列法规加强对微商的规范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整个行业弱势群体的利益,即消费者的诸多利益,但是对于微商品牌方而言,则是赤裸裸的制约和管制,无法再“自由式”经营。微商、代购等新形式网络交易被正式纳入监管。据电商法规定,今后微商、代购也需要登记和纳税,朋友圈卖货也被纳入监管。我们可以看到电商法的出台对于微商有着巨大的冲击,也成为了微商的寒冬之年。
事实上,电商法的实施对于整个微商行业来讲,可以说是一次大清洗,通过法规提高了社交电商门槛,使其微商品牌数量爆减,而电商法就如同一个“大筛子”,将糟粕去除,留下精华。这也就让很多“假面”微商品牌暴露出了种种违法违规痕迹,使其众多微商品牌频繁被爆出负面。
有专家表示,在法规制度下,整个微商行业将加速“洗牌”,何为“洗牌”?简言之,就是“发展合规的一批微商将生存下来,不合规的将会被淘汰”,对于不规范的微商品牌来讲,如果不能及时合规转型,将会被淘汰出局。这也就意味着会出现“被淘汰的会比生存下来的多得多”的现象。
纵观整个微商行业,确实存在很多恶劣、不健康的乱象,而这种乱象缠身就在于微商平台过于开放、自由,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,从而导致整个行业乱象丛生的现象,在多数人的心中,微商没有“正面”形象。
可是,有一点,我们不能忽视,微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,迅速发展壮大,一再冲击许多传统企业。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,微商的发展前景无限,更是一个隐藏着无尽财富的全新市场。面对整个行业现状,电商法的出台,从无形中促进微商行业规范,将为微商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发展环境。
所谓存在即合理,微商作为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产物,是未来的趋势,微商是客观存在的,它性质的好坏取决于微商从业者的素质,在发展的同时,依法很关键。
下一篇:微商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变化分析
33257位用户关注
420位用户关注
1065位用户关注
1059位用户关注
457位用户关注
5200位用户关注